“90后”職場新人入職手冊
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90后”大軍正大步邁入職場,因為他們的出現,2012年,被稱為“‘90后’入職元年”。新一代的人有新的觀念,新的作為,一舉一動頗受各界關注。“90后”入職究竟會在激烈的碰撞中“翻江倒海”?還是在嚴格的規章下“最終妥協”?在“90后”初入職場之際,他們從事不同的工作,其面臨的職場生活迥異,入職感受也完全不一樣。一起來看看這些“90后”職場新人的表現吧。
快消行業:銷售業績是挑戰
晚上八時,小許還在超市上班,超市信號不好,每講三五分鐘就斷一次,記者連撥了7次才完成對小許的采訪。
小許,1990年出生,今年從職業院校畢業,進入一家知名的快消品公司做銷售,入職剛剛一個月。他的工作內容有三項,一是門店,也就是和超市聯系,包括搞活動,贈獎品等,這是他大部分時間的工作場所,我們也是在超市找到他。二是促銷員,門店的促銷員歸廠家和超市雙層管理,這些促銷員的心態是否好,態度是否積極,小許都要過問。最后一項是團隊管理,作為一個區域的產品銷售,他要招募促銷員,還要把公司的政策傳達到每一間門店的促銷員。
小許的工作“既自由,又辛苦”。銷售工作意味著時間自由,不用朝九晚五,但跑起業務來也很辛苦,尤其是一些新開的門店需要自己去拓展。
銷售業績是最大的挑戰。小許所轄的一間月銷售額在20多萬元的門店,目前下滑到5萬元,很有壓力,小許要找出原因,然后拿出對策。經過分析,小許認定業績下滑的原因是特價優惠取消和商品陳列取消帶來的結果。為了扭轉下滑趨勢,他提出了重組促銷員隊伍,提供支持營銷,與門店溝通周日做地推等辦法。
醫藥行業:加工資就要考試
吳同學也是1990年出生,今年從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畢業后,在白云區一家連鎖藥店做店員,雖然畢業才二個月,但她實際的工作時間已經長達一年二個月。因為從去年7月開始,吳同學就在這家連鎖藥店實習,后來轉為正式員工,一直干到現在。
店員的工作看似波瀾不驚,但藥店總有一套辦法讓店員“動”起來,那就是各種各樣的考試。藥店規定,實習生通過三次考試,就可以轉為正式員工,正式員工有不同級別,分別是店員、高級店員、領班、店長、經理、區域經理,每個級別都是考試上去的。工作一年多的吳同學目前是高級店員。
藥店的考試可不是說著玩的,題目有選擇題、問答題等,內容有藥品的價格、用法、攻效、搭配等。如果考試得了滿分,公司會加獎金和表揚,如果考試不及格,就要扣工資與獎金。吳同學說,大家都怕考試,都畢業工作了,還要像學校一樣背書、記東西。
店員工作每天8小時,兩班倒。吳同學說,做店員,也有壓力,每天做什么,都要設置目標,每天的目標是多少,達到了多少,都有任務要求。有時為了完成目標,會有針對性地向顧客推銷某種藥品,這種行規讓吳同學不太樂意接受。
證券金融行業:第一次拿工資以“透支”告終
8月份,“90后”職場新人領到了人生的第一份薪水。一項調查發現,只有0.8%的“90后”職場新人“首薪”夠花,51.6%的職場新人“首薪月光”,25%的新人還在繼續“啃老”。
1990年出生的小王目前任職于一家證券公司。小王的第一個月工資到手2200元,家底殷實的他似乎對于薪水多少不以為意。他告訴記者,第一個月都在接受入職培訓,因此薪資可能相對較少,但之后的工資收入會隨著客戶及業績的增加而增加,估計到手能拿到三四千塊錢。小王第一個月工資主要花在了購買服飾、就餐、聚會上,“買了套西裝就花了2000多元,好在是刷信用卡,等于要用兩個月的收入來還款,工資卡上的錢都用在吃飯、聚會上了。”和許多“90后”一樣,小王第一個月的工資以“透支”告終,好在之前實習時有些積蓄,收入水平目前并不高的他仍然能勉強自立。“我會買些面包、水果回家,但并沒有交飯費給父母,他們也不缺這點錢。”人力資源管理專家建議“90后”職場新人應制定一個好的職業規劃,新入職時薪資普遍偏低,不能一味追求時尚、超前消費,而是要有和收入匹配的消費觀念。
教育行業:這個行當也不好混
電話營銷承受能力要超強
小常,1990年出生,今年星海音樂學院畢業,目前在一家教育網站做電話營銷。小常屬于跨專業就業,而跨得會讓人驚訝“你一個學藝術的大學畢業生,怎么跑去做電話營銷呢”。
“打電話”就是小常的全部工作內容。在電話里,她要判斷家長態度,了解學生情況、進行學科分析、給出針對建議,如果家長感興趣,還要積極跟進,介紹網站產品,最好約上門見面交流,最后完成課程銷售。
電話營銷是需要心理承受能力的。“有的人,一報公司,立馬就掛了電話;有的人,會直接問,你想干什么;好一點的,會說:‘我現在很忙,或我現在在開會,過會兒再說’。這種情況,我們過幾個小時,還會再打過去,如果對方還是這種態度,說明人家真沒意向。也有一些家長會對我們的課程很感興趣,跟我們聊孩子的情況。”小常說,“剛開始還不適應,覺得不好意思,但后來產生了免疫,這個調整的時間需要兩個星期,半個月就沒有感覺了。”
電話營銷也很辛苦,白天家長要上班,學生要上課,那就晚上打唄。所以小常上班的“黃金時間”是晚上六點到九點這兩三個小時,有時一個電話能聊上十分鐘,有時一分鐘可以打上五個電話。作為“90后”剛入職的新人,小常說,業務是鍛煉出來的,家長資源是積累起來的,著急也沒用,慢慢來。
小女孩當老師不再任性
小孫是今年新入職的初中老師。對于從未上過講臺的小孫來說,第一堂課讓她記憶猶新。為了第一節課,小孫足足準備了有兩周。兩周的準備讓孫老師覺得信心滿滿。但是,第一堂課還是給了她一個下馬威。
9月3日,小孫踏入第一節課的課堂,“當時臺下50雙眼睛齊刷刷地盯著我,心情只剩下緊張。”忘詞、有口頭禪、PPT出錯、被學生問倒……各種狀況一起考驗著小孫。“當時真的有點抓狂了,尤其是到最后的游戲環節,玩擊鼓傳花的游戲,整個班級快亂套了,連隔壁的學生都過來起哄。”雖然意外很多,但是小孫還是堅持上完了第一課。從第二節課開始,小孫就快速進步起來,“第一節課的時候,總是想把自己表現到最好,后來覺得這樣的心態不對,課堂上更應該關注的是學生。”短短一個月,小孫發現,自己和以前不一樣了。“任性”曾經是貼在小孫身上的標簽,小孫告訴記者,她的家境不錯,家里對自己寵愛到了極致,“只要我開口,我爸什么都會滿足我。”家人的寵溺讓小孫從小就很任性。不過,工作了的小孫,顯然沒那么任性了。每天,她面對的是比她更任性的孩子。“我意識到了自己角色的轉變,我是個老師,他們這么信任我,我感覺到我的責任很重。”“很累很幸福。”這就是“90后”的小孫對自己入職一個月的總結。
不要向每個“90后”身上貼標簽
個性張揚、追求自我、特立獨行,“90后”往往被貼上這樣的標簽。不服管、牢騷多、自我為中心,“90后”入職又常常給人產生這樣的印象。那么,這些標簽與印象,在剛剛入職的“90后”們看來,又是怎樣的呢?
快消行業的小許認為,這些標簽要看什么人,貼在他身上肯定不太合適。小許是“90后”較成熟的一類人,他的早熟緣于實習期間的磨煉。小許在廣州讀書,實習跟著一位師兄去了浙江紹興,師兄放心讓他去做,哪怕錯了也不要緊,這樣總比手把手教印象深,由于實習遠離學校與家庭,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去處理,考慮問題更周到。實習期間鍛煉出來的能力,幫助了他打開入職場局面。
教育行業的小常認為,這些標簽要看面對什么人。“90后”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在父母面前撒個驕也沒什么的,但面對客戶,就要另一種態度,新人入職,要有自信,要有底氣,不能讓環境來適應自己,要自己去適應環境。